“南轅北轍”的故事

 

西元前五世紀到三世紀,是中國的戰國時代。那時中國有許多諸侯國並立,連年征戰不斷,因此各國也出現了大批為國王出謀劃策的謀士。這些謀士在勸諫國王時,善於引用深刻生動的比喻,來讓國王樂於接受他們的主張。

“南轅北轍”的故事,就是魏國大臣季梁勸喻魏王的故事。 在戰國時代,實力強大的諸侯國總想稱霸天下。魏國國王也想當天下霸主,他準備先攻打趙國的首都邯鄲,讓趙國向自己臣服。

魏國的大臣季梁正在國外辦事,聽到這個消息,焦急萬分。他匆忙趕回魏國,來不及洗臉換衣,就急忙進宮拜見魏王。

魏王正在佈署攻打趙國的計畫。他看見季梁風塵僕僕的樣子,很奇怪。問季梁:“你有什麼事這麼著急見我?連衣帽都不整理一下?”季梁說:“大王,剛才我在路上遇到一件奇怪的事。趕緊來稟報大王。”

魏王很好奇,連問是什麼事。季梁說:“剛才我看見一輛向北走的馬車。我問車上的人:‘你上哪兒去呀? ’那人說:‘去楚國呀!’我很驚奇,問他:‘楚國在南方,你怎麼往北方走呢?’他卻毫不在乎地說:‘我的馬是上等的好馬,怎麼跑也跑得到楚國!’我更奇怪了,又問他:‘你的馬再好,這也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呀。’他說:‘不用擔心,我帶的路費很多。’

我很想不通,告訴他:‘你帶的錢再多,可是你走的路根本就不是去楚國的路呀!’他卻哈哈大笑,說:“那又怎樣!我趕車的技術很高明哩!’大王,他不聽我的勸告,繼續趕車向北方跑去了。”

魏王聽了忍不住大笑起來,說:“天下哪有這麼蠢的人啦!” 季梁卻接著說道:“大王,您不是想成為各國君主的首領嗎?那就需要先取得天下人的信任。

可是您現在仗著咱們比趙國土地多一點,軍隊強一點,就想去征服人家來提高自己的威信,這樣做,只會離大王想要達到的目標越來越遠,就象那個趕車的人,要去南方的楚國,卻偏偏向北方走,越走離楚國越遠一樣!” 魏王這才明白,原來季梁是在繞著圈子勸說自己。

他低頭默默地想了一會兒,覺得季梁說的有道理,於是取消了攻打趙國的計畫。 由這個故事,就產生了成語“南轅北轍”。“轅”就是車前駕牲口的橫木,表示車前進的方向。“轍”是車輪留下的痕跡,表示車走的道路。成語“南轅北轍”,是指本來要向南前進的車卻向北行駛。在中國,人們常常用這個成語來比喻那種實際行動與預定目標相反的情況。

 


Created by Jinlong